|
|
封闭式基金飙升:阳谋与阴谋共振http://www.sina.com.cn 2007年04月08日 11:42 经济观察报
本报记者 孙健芳 北京报道 目前,在我国资本市场上,比起一般投资者,机构更热衷扎堆于封闭式基金,他们促进封闭式基金变革、迫使封闭式基金分红,导致封闭式基金折价率降低,推动封闭式基金行情走高,从而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。 飙升原因 2007年4月2日,封闭式基金突然飙升,当天开盘交易的43只封闭式基金全线上涨。4月4日,上海基金指数在盘中创出2752.25点的历史新高,深圳基金指数创出2651.32点的历史新高。 而在3月底,据悉,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私募基金聚集一起,拿基金银丰开刀,炒作基金银丰不分红的问题,这次阴谋形成了封闭式基金上涨的暗线。 基金2006年年报显示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封闭式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大幅度上升。机构投资者如此热情的原因是,封闭式基金中蕴含着巨大奶酪。 此次封闭式基金的上涨的明线,就是封闭式基金分红诱发的填权行情。近期披露的年报显示,截至2006年末,51只封闭式基金的未分配收益高达317.17亿元。 2007年4月初,封闭式基金开始逐步兑现分红,伴随着年报的披露,安顺、兴科、景阳、久嘉、裕隆、裕华、天华、开元等多只封闭式基金单位分红超过0.5元,据银河证券统计,仅在4月4日一天就有46.5亿元现金红利到账。 有“基改”概念的封闭式基金则更为慷慨,例如富国基金公司拟在基金汉博终止上市前,把2006年已实现收益全部分配给原基金份额持有人,国泰基金公司旗下基金金鼎2006年度收益分配和2007年第一次收益分配将同时实施,每10份基金份额共派发现金红利达到6.80元。 “基改”和“分红”概念交织,被机构投资者利用,推动了封闭式基金行情上涨。但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胡立峰仍表示,“宜将剩勇追残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,继续坚定地执行2005年7月以来的封闭式基金投资策略:持有持有再持有,买入买入再买入。” 封闭式基金存在嫌疑 2006年9月,华夏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兴业成功转型为华夏平稳增长基金,封闭式基金“基改”大幕拉开,之后基金景业、基金通宝、基金同智、基金久富顺利转型为开放式基金。 据统计,2007年共有19只封闭式基金到期,而4、5月份正是这些封闭式基金到期日最密集的阶段。共有9家基金管理公司的10只封闭式基金将相继到期,分别是:安瑞、普润、久富、金元、普华、汉博、通宝、兴科、裕元、金鼎,占到封闭式基金总数的20%。 现在,博时旗下的基金裕元、华夏旗下的基金兴科、南方旗下的基金金元、富国旗下基金汉博、国泰旗下基金金鼎依次发布“封转开”方案,截至2007年4月6日,上市交易的封闭式基金已经从去年9月份前的54只减至43只。 “2007年是小盘封基的转开放之年,2008年是大盘封基转开放的攻坚之年。”胡立峰强调。 基金公司愿意封转开的动因很直接:在牛市中,开放式基金能募集规模更为可观的资产,基金公司能收取更多的管理费。 但这对封闭式基金的生存产生了威胁。“在2007年之后,封闭式基金可能就不存在了,”有业内人士发出惊人之言。 “封闭式基金作为一个品种肯定要存在下去,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自去年11月以来多次提出鼓励推出创新型封闭式基金,”基金业人士说,开放式基金在牛市中由于股票配置比例高,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,而封闭式基金不受基金赎回的影响,可以进行长期稳定的投资,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。 据悉,封闭式基金未来可能采取以下三种发展方式:一是现有封闭式基金延期;二是将封闭式基金改革为创新型封闭式基金,即放宽封闭式基金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、实行“半封半开”交易模式、降低封闭期限和固定费率等;第三种就是通过发行新封闭式基金的模式,来保持封闭式基金这个品种的存续。 来源: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: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仅供投资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【发表评论 】
|